男生成績倒退輕生的反思 社工:以成績定義「害了」孩子
發布時間: 2019/01/10 16:18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35
2017年,一名就讀上水區內出名Band 1中學的學生,在初中頭三年,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全級頭10名。惟他自升上中四後,因不堪學業壓力兼成績倒退,選上自殺的路途。他在走上自殺前寫下:
我曾經以為我的故事很精彩,這個世界或許很美好,但沒有人告訴我怎樣感受。
上面這孩子的那一句話,深信我們許多人都深深傷痛。到底我們是否還要盲目地跟社會主流的「精英主義」走?到底我們每天辛辛苦苦的追逐,一追再追所謂精英或卓越是怎麼一回事?在我服務青少年的前線經驗看見是:
我們在追求沒有靈魂的卓越!
我們誤以為,只要我們的孩子不再憂食憂住、不挨餓、不是衣不蔽體、有家可歸、便不是貧窮。但真正的貧窮是感覺不被需要、不被愛、不被關心 、活得不像個人。
「小的時候,不把他們當人,大了以後,也做不了人」 魯迅說。
我同意巴菲特所說:「評價一個人時,應重考察四項特徵: 善良、正直、聰明、能幹,如果不具備前兩項,那後兩項會害了你。」
我們常常聽到人說:人沒文化那會是極可怕事情, 一個社會的文明發展程度完全取決於人民的文化水平。可是「文化」到底是什麼呢?是學歷?是經歷?是閱歷?
早前我在閱讀時,看到一個對「文化」很深刻獨到的詮釋:
1. 根植於內心的修養
2. 無需提醒的自覺
3. 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
4. 為別人着想的善良
我們所追求的卓越是欠缺「文化」底蘊的卓越。香港人所謂的「叻仔」、「醒目仔」,對照上文的分享可以看出,我們一直努力培育孩子方向──聰明及能幹,是根本「害了」孩子。讀書以成績水平,工作以賺錢水平來定意孩子的「卓越」水平,是一條真正的「死路」。難怪我們有那麼多的孩子感到無望選擇完結生命。
我在大聲疾呼「夠了!」我們要停下來,要換上另一條培育的路徑及更換對成功培育孩子的定義。請把孩子培育成普通而幸福的人!
文章獲註冊社工Marco Wong授權轉載。
撰文 : Marco Wong 註冊社工